“我这种平时只跑 5 公里的人,能跑完全马吗?” 每次在训练营遇到新跑友,这个问题总会被反复提起。作为用 6 年时间从 “跑 3 公里喘成狗” 到完赛 15 场全马的博主,今天想掏心窝子聊聊:全马不是运动员的专属游戏,但也绝不是随便就能 “试试” 的挑战。普通人能不能跑下来,关键看你是否认清这 3 个真相。
一、能跑下来的 “门槛”:不是天赋,是科学训练
别被 “42.195 公里” 吓住 ——普通人的身体潜力,远超想象。医学研究显示,只要没有严重心肺疾病、关节损伤,经过系统训练,90% 的健康成年人都能在 6 小时内完赛(马拉松关门时间通常为 6 小时)。
但 “能跑” 的前提是 “会练”。我见过太多人犯这两个错误:
盲目堆量:心血来潮每天跑 10 公里,结果 3 周后膝盖积水;
跳过长距离:平时只跑 10 公里,赛前突击跑 30 公里,直接跑崩在赛道。
正确的训练逻辑应该是 “阶梯式进阶”:
用 8 周打好基础:每周 3 次,每次 5-8 公里,让身体适应跑步节奏;
12 周强化期:加入间歇跑(提升速度)、LSD 长距离(每周一次,从 15 公里逐步加到 32 公里);
赛前 2 周减量:保持 3 次 10 公里轻松跑,让身体储备能量。
跑友老陈的例子很典型:45岁开始跑步,首马前用 20 周严格执行计划,最终 5 小时 42 分完赛,全程没受伤。他说:“全马就像爬楼梯,一步一步踩稳了,再高也能登顶。”
二、跑不下来的 “雷区”:不是体力不够,是认知错位
很多人失败,不是因为体能不行,而是掉进了 “认知陷阱”:
1. 把 “完赛” 和 “跑得快” 画等号
总有人问 “我现在 10 公里能跑 50 分钟,全马能破 4 吗?” 其实对普通人来说,“完赛” 的优先级远高于 “成绩”。6 小时关门时间意味着,哪怕你用 7 分钟 / 公里的配速(快走 + 慢跑),都能在关门前抵达终点。去年兰州马拉松,我看到一位 68 岁大爷,用走跑结合的方式 5 小时 58 分冲线,全场为他欢呼。
2. 高估意志力,低估补给和装备
“不就是 42 公里吗?咬咬牙就过去了”—— 这是最危险的想法。全马到 30 公里后,身体糖原耗尽,哪怕你意志力再强,也可能出现头晕、抽筋(俗称 “撞墙”)。此时科学补给是救命稻草:每 5 公里补 1 包能量胶,10 公里补 1 次盐丸,全程少量多次补水(每次不超过 100ml)。
装备也别将就:穿旧跑鞋(新鞋易磨脚)、贴防磨贴(乳头、脚趾缝是重灾区)、带凡士林(润滑大腿内侧)。这些细节,比 “意志力” 更能帮你撑到终点。
三、该不该尝试?先问自己这 3 个问题
如果你看完还在犹豫,不妨用这 3 个问题判断自己是否适合:
能否保证每周 3 次训练,持续 3 个月?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不如不跑;
是否能接受 “走跑结合”?放下 “跑全程才光荣” 的执念,该走就走才是智慧;
有没有 “退赛勇气”?一旦出现胸痛、关节剧痛,果断放弃才是对身体负责。
全马的意义,从来不是证明 “我有多强”,而是发现 “原来我能做到”。就像跑友小艾说的:“冲线那一刻,我不是战胜了 42 公里,是战胜了那个总说‘我不行’的自己。”
如果你已经做好准备,不妨从一场半马开始,感受赛道的风景和陌生人的加油 —— 当你慢慢爱上跑步,全马会变成水到渠成的事。
最后送一句掏心窝子的话:全马就像一场长途旅行,重要的不是速度,是你愿意迈出第一步,并且懂得照顾好自己。
你准备好挑战人生首马了吗?评论区聊聊你的训练计划~
—THE END—
特步360X 2.0碳板跑鞋
原价569
粉丝特惠价399元
更适合国人脚型的跑鞋
点击下图,立即抢购
—THE END—
更多马拉松跑步装备推荐
专业跑鞋、心率手表、跑步袜、五指袜
背包腰包、帽子、衣服裤子、防晒衣等
点击下方图片,即可进入商城一键选购
评论